關于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深基坑監測監測點的幾點做法
在深基坑支護中,基坑監測是保證基坑支護和坑內施工人員生命、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。由江西建工一建承建的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為地上22層,地下2層框剪結構,總建筑面積為39370.77㎡,基坑開挖的平均開挖深度為15.20米,局部為18米,屬于特級危險源,基坑支護方式為“支護樁+預應力錨索”。為能很好的了解基坑周邊土體、支護樁的變形和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,確保施工的安全,該工程按照基坑監測實施方案共設置了6處深層土體水平位移監測點及地下水位監測點、12處預應力錨索監測點以及支護樁的水平和沉降監測點,17處周邊地面沉降及周邊建筑沉降檢測點,同其他工程的基坑監測相比,該工程基坑監測點埋設方法是本工程的亮點,特別是深層土體水平位移、地下水位監測點埋設不僅美觀,而且規范、標準,在深基坑監測中值得廣泛推廣?,F重點介紹下面2種監測點埋設方法:
地下水位監測點:水位孔埋設時先采用30型鉆機成孔,鉆孔直100mm,清除泥漿,然后將Φ53的PVC管插入鉆孔內,用濾料填實。PVC水位管下部8m范圍內打孔(Φ6左右),外用濾網布包裹,利于滲水,上部4m范圍管周圍用粘性土填實,管頂高出地面50mm,并用保護蓋封口。詳見下圖:
水位管安裝
水位觀測點
深層土體水平位移監測點:在被測土體內鉆孔,然后將測斜管逐節組裝井放入鉆孔內,測斜管底部裝有底蓋,管內注滿清水,下入鉆孔內預定深度后,即向測斜管與孔壁之間的間隙由下而上逐段灌漿填實,固定測斜管。安裝時查測斜管內的一對導槽指向應與欲測量的位移方向一致,固定測斜管后,用清水將測斜管內沖洗干凈,同時作好管口保護工作。
測斜管
深層土體水平位移監測點

相關資訊